珍惜国土资源 节约集约利用 保障科学发展发表时间:2020-04-11 17:47 ——市国土资源局庆祝第43个“世界地球日” 编者按 今天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我们纪念这一特殊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把这一理念变为行动,国土资源工作任重道远。市国土资源局决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恪尽职守,创新管理、提升服务,努力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做好国土资源服务保障工作。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 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和粗放利用;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切要求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土资源工作要抓住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大力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显著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完善国土资源宏观调控机制,健全国土资源规划体系。加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深化资源整合,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布局,完善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政策。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要求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提高市场化配置程度。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控制总量、增加流量、盘活存量,形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倒逼机制,严格控制城市用地扩张。推进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要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详细调查,严格易发区工程建设和城镇规划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抓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群众搬迁避让工程。 切实保障用地 服务发展大局 国土资源工作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当前,全市上下按照市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总体部署,掀起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新热潮。国土资源局作为用地服务保障部门,工作重,责任大,要求高,尤其倍感压力。特别是全市各地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更加迫切,土地执法监管形势更加严峻。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条主线的重点工作,大力提升境界标准,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动提速提效,全力以赴确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片区用地。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新增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省下达我市的新增用地计划分配使用必须突出保障重点项目,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民生项目用地,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工业用地优先保障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网上报批程序,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严格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各类用地都要首先确保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落实到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省会和谐稳定。 节约集约、提高效益。要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必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这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要求,也是衡量科学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严格控制用地标准,严禁粗放用地、浪费土地;结合老城改造提升,大力挖潜低效存量土地,释放发展空间,提高用地效益;要研究制定节约集约用地相关标准和制度,利用“倒逼”机制促使用地单位降低用地规模、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对照《全市重点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国土资源局服务保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六个工作组,分别对接涉及该局的17个工作组和指挥部,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对每个涉及用地的项目逐一分析用地情况,分类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转变作风、提速提效。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转变作风推进提速提效的意见》,积极开展“治庸治懒治散”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审核备案事项,实施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工作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服务效能,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服务机制。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程服务,确保早落地、早建设、早见效。 坚持节约集约 提高利用效益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是当前我国的客观国情。在资源刚性约束、供给相对不足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要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必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 近年来,国家、省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8〕90号)等一系列文件,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出了严格要求。近期,国土资源部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国土资发〔2012〕47号),首次就如何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作出了系统阐述。 概括来讲,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布局控制、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控制以及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控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实行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坚持和完善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缩小划拨供地范围,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实施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实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以及优先发展产业的地价鼓励政策;加强土地利用监测监管,实行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土地开发利用信息公开,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注重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科学制定土地亩投入亩产出标准,提高投资强度和效益,工业项目尽可能建设多层车间和厂房,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资源。 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坚持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举,走出了一条由低效粗放向高效集约转型的用地新路,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但目前仍有一些单位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意识不强,盲目追求用地规模,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投入产出效益不高,个别地方还有不少闲置土地。这些大量低效利用土地的存在,既使我市面临着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艰巨任务,也蕴含着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大发展的重大潜力。 为深入推进我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制度,重点采取以下措施,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强化规划管控和计划调节。严格按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全力以赴保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片区用地,积极为转方式调结构服务。 提高用地门槛。认真执行限制禁止用地目录,严格控制资源消耗高、环境危害大、产能过剩、投入产出效益差的项目用地;严格执行最低投资强度和最低容积率标准,低于规定标准以下的项目,不再单独供地。 做好挖潜盘活。结合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楼改造,大力挖潜低效存量土地;对已启动的改造项目,加强政策指导和衔接配合,加快熟化进度,尽快落实供地。 加强批后监管。继续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和分类处置,切实提高供地率和开发利用效率。 构建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责任分工,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制度。 严格考核评价。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将评价考核情况作为科学用地管地、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强化守土之责 维护管理秩序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各类建设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省政府下达我市耕地保有量指标是54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80万亩。市国土资源局每年都按照规定,由市、县、乡层层分解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确定各级行政区域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及非农建设补充耕地面积,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同时,加强动态监管、考核检查等措施,确保全市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下一步,市国土资源局将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努力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 为防范和查处各类乱占耕地、违法用地行为,国土资源部每年都会部署开展一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并将前后两个不同时点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叠加对比,对发生变化的图斑,组织人员对其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现场核查,从而掌握该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及时发现、制止并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目前,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已覆盖我市全部行政区域。今年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政策标准更加严格,问责措施更加严厉,市国土资源局将继续保持国土资源执法监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区域化管理、方格化责任”的执法监管网络,认真落实共同责任制,提高执法合力和效率。各县(市)区要按照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强力推进违法违规用地拆除整改,确保全市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控制在5%以下,确保零约谈、零问责,坚决维护好我市管地用地秩序。 同时,我市还将加强山体保护。各县(市)区政府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意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大力加强山体保护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开山采石行为,严厉查处削坡建楼、侵占山体行为,确保不再产生新的破损山体,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和形象。 防治地质灾害 确保群众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依然面临严峻的防治形势。在自然因素方面,近几年我市气候变化异常,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偏多;在人为因素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很大,尤其是部分旅游景点、部分市政道路和村村通道路、部分水利设施以及切坡建房等,容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据了解,我市已列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00余处,其中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有:历城区西营镇阁老村山体滑坡和崩塌、历城区西营镇白炭窑村不稳定斜坡、历城区仲宫镇卧虎山水库西南及西北部山体滑坡、历城区柳埠镇水帘峡风景区(簸萁掌村)山体滑坡、长清区张夏镇梨枣峪村山体滑坡、长清区张夏镇大娄峪村不稳定斜坡、章丘市垛庄镇上射垛村泥石流。 为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国土资源部门将从六个方面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防范措施: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县、乡、村群测群防体系,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和防灾准备工作;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威胁建设工程安全或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地点加强监测、指导和监督,加强对房屋建筑、水利、公路、市政设施、公园和风景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设立各县(市)区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标志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并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名称、地点、危险程度、防治状况、紧急避险路线和避险场所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汛期内,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24小时巡查监测,发现险情、灾情立即上报。 面对突发地质灾害,如何避险?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建议,要冷静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并迅速逃离危险区,进入安全场所,撤离时不要贪恋家中的财物,灾害发生后不要立即进入危险区,雨季尤其是有强降雨的夜晚,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群众应提前及时转移,不要在受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点威胁的区域内逗留。 |